小农生产,农产品竞争力低,农业发展环境恶化等问题困扰过不少亚洲农业国。为扭转局面,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采取了“进攻型农政”,发展精致农业,以最少的投入和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要求让农产品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商品率,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让农民切切实实受益。
什么是精致农业和精致的农业园规划?
精致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体系,它是依托农业传统技术和科技进步,以生产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目标,以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抓手,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高水平的一个农业生产全过程。它的基础是高投入和高科技,它的核心是高标准化和高质量,它的特点是精和特,它的最终目标是高竞争力、高价格和高收益。在生产方式上,要求精耕细作,以最少的投入和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在生产形态上,要求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商品率,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应有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各环节实行标准化。精致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农业精致化过程,是农业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提升农业经营素质和效益的过程。
精致农业在台湾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台湾精致农业逐渐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台湾农民收入偏低,致使大量劳动力流向薪资高的非农业部门,农业劳动力的大量外移使得农业劳动成本上升,最终导致农业劳动工资在20世纪70年代年均上涨高达19.8%。80年代中后期,台湾当局实行对外开放市场的政策,然而农产品由于缺乏国际竞争力而受到贸易自由化的冲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台湾农业经营规模太小,劳动生产力无法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无法提高,农业发展环境恶化。台湾农业为谋出路,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重大措施,以谋求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升级,突破了台湾农业发展的瓶颈。精致农业先后进行了2期,第1期为1985~1988年,投入近30亿台币,第2期为1990~1992年,又投入了3亿多台币。2009年5月,台湾“行政院”院会通过“农委会”所提的六大新兴产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
发展技术密集型的设施农业
台湾在农业上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技术密集型的设施农业的实用性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工厂化育苗,设施园艺和网箱养鱼3大方面。以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为重点,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
加大农业科研力量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自动化,为了加强精致农业发展后劲,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及下属各地区改良场(所)都十分明确地围绕精致农业进行新技术与优良品种的研发,为发展精致农业提供技术储备。此外,台湾当局从1991年起实施了“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的研究”计划,要求发展农、牧、渔产业及其服务业,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及设备服务业自动化推广体系,达到农业产销自动化。该计划涵括农、渔、牧及服务业4个部门,涉及生产、加工、运输与销售等各个层面,推动台湾农业向现代化及自动化方向转型。
改进农产品加工保鲜方法
台湾把上游的农业、中游的食品工业、下游的食品运销和餐饮业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促进产业发展。20世纪50年代,台湾开始起用果蔬冷藏保鲜;70年代进入生物工程技术实用化;80~90年代,台湾的食品加工设备已进入自动化、程控化;到了90年代,台湾的气调冷库已占70%。
发展健康农业,迈向无毒农业岛
台湾健康农业就是在无污染的农业环境下,通过“农作物健康管理模式”,推动安全蔬果、达到生产与生态的和谐关系,CAS优良农产品、产销履历、有机农业,从农场到餐桌为验证安全把关。并且利用企业认购及电子商务等多元营销通路,实现迈向无毒农业岛的理想。
培养新型农民,加快精致农业发展
台湾“农委会”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率与边际生产力,采取培养专业农户和打造核心农民的做法,达到建立一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农民队伍的目标,使得台湾农产品向着品质高级化、农业生产科技化、农业精致化道路迈进。
特色化,让农业很休闲、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能够提供休闲服务、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兼之生产经营与服务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台湾主要有观光农园、休闲旅游、休闲农场、乡村夜宿、旅游胜地等几种类型。台湾“农委会”还专门颁布了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搭载销售特色农产品,推动台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搭载销售特色农产品,并建立起严格的“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通过构建推动农产品履历制度的组织体系,加强生产环节的农产品履历制度,完善农产品履历的验证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产销履历资讯系统等措施,极大地推动台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
包括信用、运销、科技推广、加工贮藏等方面,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服务,在保证农副产品稳产高产的同时,也降低了农本,提高了效益;如成立的特色农产品的合作组织大大减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生产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不仅可以降低经销商的交易成本,还可以增加农户收入,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开展农会的全方位高效服务
台湾农会的全方位高效服务体现在:一对农村男性劳动力进行农事帮助,进行技术培训;二对妇女作“家政培训教育”,改善生活品质;三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提高农业基础知识素养。在销售环节上,采取共同运销、集中拍卖的方式,可以保障价格的公正,也刺激生产者更好地参与竞争。
让农民职业化专业化
“两岸农业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只有走‘精致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道路,把农民变成一个职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的问题。”正在此间参加第三届海峡论坛的台湾财团法人二十一世纪基金会执行长、台前“农委会”主委孙明贤如是说。
孙明贤在台湾农业界德高望重,近年来频繁往来两岸,积极推动两岸的农业合作与交流化。“精致农业”概念由其任台湾“农委会”主委时首次提出,并在这几年得到广泛推广,堪称台“精致农业之父”。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两岸农业在科技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主要表现在基层环节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上。两岸农业面临的问题基本一致,如农民的年龄越来越大、农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新农民的培养出现断层现象等。
美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可以给两岸很好的借鉴和启示。百年来,美国形成了农业发展五套原则:粮食安全机制、食品安全机制、节能减碳、发展绿色能源和因应气候变化,这些机制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根本办法是走精致农业道路,精致农业的核心就是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农业产业多元化。目前,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有些原本适宜生长水稻的地方或许已经不再适合,这就需要改变作物种植的方向。
对于农业安全和农民收益的矛盾所在,孙明贤警告农业的发展不能是企业行为,因为企业的发展是唯利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于土地流转和建立世代务农的模式,只有将不想种地的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想种地的人获得更多的土地,建立规模化的家庭农场。从政策上把小农变成大农,使农业家庭的收入可以达到中产阶级水平。
孙明贤高度关注台农产品在大陆的行销状况,高昂的物流成本使他忧心忡忡。他说,应该对目前的发展方式有所改变,推广在地生产、在地消费理念,对产业发展应有所区隔,在市场信息上做到导向明确。
谈到目前两岸农业发展的现状,孙明贤认为,两岸农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他强调,要抛开意识形态的桎梏,台湾有些执政官员保守,对台商、台农到大陆发展不鼓励,害怕台农的产品回销台湾,影响当地台农生计。孙明贤以石斑鱼为例认为,随着大陆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两岸农业的深度合作将会是台湾农业的有益补充和出路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内地农业也台湾一样,越来越受到耕地减少、新生代农民断层、农业环境破坏与污染等问题的困扰,结束农业粗犷的野蛮生长,让农业精致起来,成了一个躲不开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