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

分类导航

三中全会:关于“三农”方面的9个重点和土地改革的12个方向!

作者: 本站 来源: 本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7月21日,《决定》全文发布,一共15个部分、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与“三农”相关、“土地改革”相关的有哪些?


三中全会里对“三农”工作提出的9个重点和土地改革的12个方向

9个“三农”重点

1.粮食安全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在主产区利益补偿上迈出实质步伐。
统筹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监管新模式。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2.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
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
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
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
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
探索国家集中垦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项目和地区落实占补平衡机制。
3.新型城镇化
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五动机制。
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分
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
4.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
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5.农民增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
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6.就业优先政策
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
7.农村养老
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
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8.绿色生态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
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9.基层治理
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
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
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
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下大气力解决过频过繁问题。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9个“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决定》全文发布,一共15个部分、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关于土地部分如下:
1.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在第二部分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提出: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基础制度。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2.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
第五部分关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明确提出: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健全专家参与公共决策制度。
3.关于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
第五部分关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明确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统一预算分配权,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规范性,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4.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
第五部分关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明确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5.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在第六部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中,明确提出: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6.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在第六部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中,明确提出: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7.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在第六部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中,明确提出: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8.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在第六部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保障中,明确提出: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优化土地管理,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探索国家集中垦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项目和地区落实占补平衡机制。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制定工商业用地使用权延期和到期后续期政策。
9.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
在第十一部分,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明确提出:
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
10.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
在第十二部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编纂生态环境法典。
11.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在第十二部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12.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在第十二部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回到头部
首页
地图
电话
咨询

详细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科院东湖路646号